2023-05-16 10:17:17 作者:魏強
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打通宣傳群眾、教育群眾、服務群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而文明實踐員是群眾的“服務員”,他們認真傾聽群眾心聲,了解村情民意,切切實實為群眾解難題、辦實事。劉海峰是界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的一名文明實踐員,他秉承著“奉獻、友好、互助、進步”的志愿者精神,熱心服務群眾,傳遞社會正能量,深受居民喜愛,是老百姓心中的“最美文明實踐員”。
走進界首市西城區(qū)呂宋社區(qū)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,劉海峰正用讀書會的形式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,讓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。為了宣傳好黨的創(chuàng)新理論,劉海峰靈活利用各種資源,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轉(zhuǎn)化成群眾容易接受的語言,通過微信群、讀書活動、宣講會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。除此之外,他還結(jié)合社區(qū)和實踐基地文藝人才多、軍烈屬多等特點,探索打造“文藝+理論”的宣講模式,用鮮活的方言、快板和歌曲等多種形式將黨的理論講得有滋有味。
界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志愿者郭君君這樣評價劉海峰:“他在工作中兢兢業(yè)業(yè),始終保持工作熱情,生活上對同事給予關心,是個心中有大愛、眼里有責任的好干部?!?/span>
劉海峰還有一個身份是界首市養(yǎng)城集團紀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總經(jīng)理,管理著一處公墓。誰能想到在公墓的入口處卻是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象,這里是紅領巾小鎮(zhèn),是孩子們學習和游戲的世界。這里讓讀書轉(zhuǎn)移注意力,讓書香沖淡哀思,讓孩子們的歡笑聲平緩送別親人的哭泣聲,撫慰哀思人的心靈。他接觸公益慈善事業(yè)以及和孩子們的不解之緣,還要從他轉(zhuǎn)業(yè)到地方工作說起。
1996年,劉海峰退役回到家鄉(xiāng)從事民政工作,2001年4月,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在基層一線,他一干就是23年。2000年10月,他任界首市公墓管理處主任,此前還曾任界首市老年公寓主任、界首市流浪乞討救助管理站站長。
他擔任界首市老年公寓負責人時,老年公寓還是個爛攤子,給他的工作帶來很大的障礙。他說:“萬事開頭難,任何工作不付出汗水是干不好的,既然來了,哪怕再難,我也得把這里的老人侍候好,以后這里就是我的家?!睘榱朔奖汩_展工作,劉海峰干脆就把自己的小家搬到了老年公寓二樓東北角的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內(nèi),吃住都在老年公寓內(nèi),白天致力于工作,晚上還要到老人房間查夜,看有沒有問題。他認真仔細研究老人的生活特點,首先從改善老人的居住環(huán)境和生活環(huán)境入手,帶領職工加班加點地干,相繼建設了老人健身房、書法室、閱覽室、棋牌室、醫(yī)務室、音樂室等,每天堅持為老人測量血壓,調(diào)解老年人之間的矛盾糾紛,堅守老年公寓工作兩年多,經(jīng)過不斷的努力,公寓由當初入住的十幾人增加了近六十人。
2010年初,劉海峰任界首市流浪乞討救助管理站站長,他深知任務艱巨,但從來沒有退縮過,越是艱難越要干,以他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個共產(chǎn)黨員的初心,他說:“對我來說,每一個受助者都是一個生命,在我負責的救助工作范圍內(nèi),哪怕禿嚕一層皮,也絕不能出現(xiàn)因救助不力或救助不及時而造成受助人員發(fā)生傷害的事情?!痹诰戎ぷ髦?,不論是凜冽寒冬,還是炎炎夏日,他都帶領著全站職工堅守在一線救助陣地,在寒冷的冬天及時為困難群眾“送溫暖”,在炎熱的夏季堅持為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等“送清涼”,救助對象從三個月的嬰兒,到八十多歲的老人,劉海峰都帶領工作人員事無巨細,一一救助到位。2015年9月27日下午,劉海峰在裕民大橋發(fā)現(xiàn)一小男孩正兩手抓著大橋欄桿,身子吊在半空中,命懸一線,隨時都有可能掉落。說時遲,那時快,劉海峰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到小男孩跟前,可惜只差一步?jīng)]有抓住,小男孩“撲通”一聲掉進了河水中。他二話沒說,火速地跑到橋下發(fā)現(xiàn)有一只小漁船,他快速地劃著小船趕到河中小男孩的位置,一把把男孩拉到了船上,這時公安民警也從對岸劃船趕到,劉海峰和民警一起將奄奄一息的小男孩緊急送到醫(yī)院,所幸搶救及時,挽回了一條幼小的生命。
劉海峰在擔任站長的6年期間,一連5個春節(jié)、5個中秋節(jié)都沒有和家人在一起團聚,他堅守在救助站,和受助人員一起過節(jié),帶領全站工作人員,共完成了17438人次的救助。他利用救助專用車輛街頭巡查21000公里,護送返鄉(xiāng)人員13萬公里,由于救助及時,挽救了20多人的生命。他說:“人的生命只有一次,不論啥人,一旦他遇到了生活困難和麻煩,甚至生命危險,我是一名黨員,無論從國家政策上講,還是從良心上說,都要完成我們救助任務,而且不能出事?!蔽迥甓鄟?,劉海峰是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做的,他帶領著救助站的同事們一次次地完成了各項救助計劃任務,用心做好百姓身邊的平凡事,一步一個腳印詮釋了他作為一個基層普通共產(chǎn)黨員的初心。
2015年10月,組織上考慮到劉海峰的身體狀況,把他調(diào)回到曾經(jīng)工作過的公墓崗位。在開展文明祭祀活動的同時,他頂著很大的壓力,甚至挨了不少罵。他說:“罵我兩句不算啥,以后大家都會理解的,公墓是一片凈土,不燒紙不放炮,這里是一片安、靜、美,這樣既環(huán)保又文明,對人類大健康多好?。 眲⒑7逵眯挠们闉閱蕬艮k實事,他帶領著全體員工經(jīng)過多年不懈地努力和苦干,打造出綠色殯葬文化基地。他引導群眾文明祭掃、低碳環(huán)保祭祀和安全祭祀,發(fā)揚厚養(yǎng)薄葬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抵制封建迷信陋習,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。
呂宋社區(qū)的居民徐公學說:“劉主任倡導的不燒紙燃香,不放鞭炮,不扔垃圾,勤儉節(jié)約、綠色環(huán)保,這樣的祭祀活動有溫度,有意義。”
2020年“愛心圓夢大學”助學行動捐贈現(xiàn)場
2018年2月初,劉海峰被診斷為癌癥。他說:“我當時從醫(yī)生手里接到診斷為癌癥的報告時,問了醫(yī)生還能活多長,我是笑著走出醫(yī)生辦公室的。也不知道因為啥,當時并不害怕,眼前想的是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和孩子,還有我心愛的事業(yè)?!痹谧≡浩陂g,他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心態(tài),天天串病房門和病友開玩笑、交流,還鼓勵病友配合醫(yī)生治療一起戰(zhàn)勝病魔。他做完手術(shù)后,在還沒有完全康復的情況下,又帶病堅持回到一線工作崗位。
現(xiàn)在他還一直服用中藥抗癌,也許是上蒼特別眷顧他這個心有大愛的淮北漢子,經(jīng)過一個階段的治療后,他身體內(nèi)的癌細胞竟然奇跡般地消失了。大病初愈,救助站的工作告一段落,沒有想到他又投入到一個更偉大的救助工作中去。
2018年11月以來,劉海峰依托閱讀空間平臺,帶領全體員工,著力打造了集青少年科普教育、紅色精神傳承、音樂文化教育、藝術(shù)舞蹈、書法為一體的閱讀空間——百姓書屋。常態(tài)化開展公益慈善活動,踐行“學雷鋒、見行動”思想,扎根服務于基層,堅持為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送免費早餐已達上千人次;為群眾免費安裝路燈;在學生常路過的涵洞橋下安裝照明路燈,照亮了孩子們回家的路;他特別關愛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,每當六一、春節(jié)來臨之際,都為留守兒童送去助學金、校服、書籍和學習用品等,近年來累計向特殊教育學校、界首市各中心學校、鄉(xiāng)鎮(zhèn)敬老院和界首市方艙醫(yī)院等捐助助學金、慰問金及各類物資100余萬元,受助人群達2700多人次,發(fā)放校服400多套,捐贈圖書4100多本;常態(tài)化開展“你讀書、我買單”活動,向市民贈送書籍1萬余本。2022年1月,界首市紀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被界首市授予“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”。2023年2月,“界首市紀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志愿服務隊”被阜陽市委宣傳部命名為第八批阜陽市學雷鋒活動示范點。
“持一顆平常心,為群眾干好事”“活著一分鐘,戰(zhàn)斗六十秒”,這句話是劉海峰的座右銘,他也常常這樣要求自己。干一行,愛一行,群眾需求是文明實踐的第一信號,群眾需要啥,他就干啥,沒有一句怨言,從物資救助到心靈救助,劉海峰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,越走越堅定。
大黃鎮(zhèn)第一小學“六一”兒童節(jié)送書獻愛心公益活動現(xiàn)場
社區(qū)環(huán)衛(wèi)工人徐乃銀說:“當我們有什么不懂的,劉海峰都特別熱心腸,特別有耐心,及時幫我們解決問題,大伙都很喜歡他?!?/span>
自從有了實踐基地,文明實踐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大家,也引導著大家,鄉(xiāng)風更加文明,民風更加淳樸。
工作期間,劉海峰被安徽省民政廳評選為“上海世博會、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舉辦期間救助工作先進個人”。他先后獲得“阜陽市青年崗位能手”“阜陽好人”等榮譽。
面對榮譽,劉海峰深知肩上的擔子還很重,腳下的路還很長?!耙獮槿嗣褡鰧嵤拢欣щy也要上。”劉海峰說,“黨和人民培育我這么多年,使我練就了一身本領,我要把黨和政府的情懷,送到群眾的心坎里。要發(fā)揚‘梁家河’精神,要像雷鋒那樣,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?!眲⒑7迳眢w力行,帶頭投入到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去,“成為一名新時代文明實踐員和志愿者,我深感榮幸。在了解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工作及內(nèi)容過程中,我喜歡跟群眾打交道,喜歡上了這份讓我覺得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工作。作為一名基層文明實踐員,我將以自己的勤學帶動群眾常學,以自己貼心換取群眾的暖心,以自己的辛苦換取群眾的滿意,引領全民參與文明實踐新風尚,用心用情,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展現(xiàn)自己的青春使命和擔當。”在劉海峰的感召和影響下,一群像他這樣的實踐者正活躍在街頭巷尾和田間地頭,默默地奉獻著他們的青春和力量。
編輯:海洋